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寻访山美蔡百万

作者:▱林晓文 文/图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6-08-24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屋后大尖尾,风水先生谓之“靠财峰”

浮雕台阶,不是普通住宅能见到的

昔时宅院,唯余沧桑

蔡新题字“南湖楼”依稀可辨

平和县崎岭乡地处博平岭山脉南端九峰溪谷地,行至谷底,眼前出现几幢残存的破旧瓦房,同样青砖墙体、石拱门框、圆形窗口,与常见的山村传统瓦房样式浑然不同。地上散落的砖块、瓦砾遍布溪涧方圆数十百米,间或有几堵墙头、地基残存,可见昔日之建筑规模。由谷底朝左行数十米,眼前出现一堵高约2米的环形石砌墙基,一巨大拱形楼门朝南而开,门楣上所题“南湖楼”犹见岁月沧桑,门前仅有数米空地,往前则悬崖临空。经由楼门而进,可见这是一座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圆形土楼遗址,即我们要寻访的蔡百万旧宅院。

年少孤贫,弱冠渡台

据山美《蔡氏族谱》记载,蔡百万本名赞,字宪章,又名宗元,号章亭,为山美蔡氏八世祖以成公独子,生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卒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享寿83岁,因次子蔡典授例州同而诰封奉直大夫。

山美蔡氏源自漳浦,其始祖舜卿公为宋淳祐年间进士,因“宰于浦”而在漳浦安家。明崇祯三年(1628年),六世庄文公携祖母曾氏移居山美,是为山美蔡氏开基祖,至蔡赞这一辈又已传承了四代。蔡赞之父以成公36岁方得一独子,虽对蔡赞宠爱有加,然而家道贫寒,在多子多福的年代,蔡赞难免受邻人欺侮。15岁时,父亲溘然去世,母亲改嫁石姓人家,蔡赞成为名副其实的孤儿。或许正因为出身贫寒、历尽艰辛,磨砺了蔡赞的心志,年及弱冠便独自渡海到台湾谋生,从船工、学徒做起,经过一番打拼,渐渐攒下百万家财,成为一方巨贾。据传在当时的台湾某地,整条街都是蔡赞名下产业。

强仕之年,束装回里

蔡赞弱冠之年赴台孤身打天下,年逾四旬荣归故里,心里有了扬眉吐气的舒坦,便寻思做些光宗耀祖的大事。“愿无弗遂凡前人之所未扩者,恢而大之;后昆之所攸赖者,厚以贻之”(蔡新《宪章太翁阿咸寿序》)。他大兴土木,兴建了栖装楼、南湖楼以及各式住房,并对先辈修建、已显破败的蔡氏宗祠济阳堂重新修缮。当地传统民宅多以土木结构的二层瓦房为主,房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蔡赞所筑楼宇住宅却极尽奢华,概以条形青石为基、青砖为墙,上覆灰瓦。所耗条石、青砖须自漳浦沿海调运,在当时交通极为不便的山区,仅搬运这些建筑材料就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据说修建南湖楼时,每块青砖都经过工匠细细打磨,直至拼接起来严丝合缝。为保证质量,蔡赞还定下规矩:每个工匠每天只许打磨三块青砖,多者非但不计工钱,还要受罚。楼宇依山势而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整体布局雅致、设计精美,椽梁、屏风皆为名贵木材制作,无不雕梁画栋、工艺超众,在彼时远近无出其右者。“南湖楼”牌匾更延请蔡新题写。

时至乾隆三十一年,南湖楼落成,宗祠济阳堂亦修葺一新,山美蔡氏成为远近闻名的望族,百里之内,“蔡百万”之名无人不知。

结识相爷,交情莫逆

观蔡赞一生,与乾隆年间一代名臣蔡新似有颇多交集。蔡新系漳浦人氏,长蔡赞6岁,乾隆元年进士,曾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授太子太师,俗称“蔡相爷”。蔡赞在台期间,蔡相爷已官至刑部侍郎,在闽台沿海一带威名赫赫,蔡赞对这位族亲亦多有仰慕。及至蔡赞束装回里,其时海上盗贼猖獗,为防变故,思维缜密的蔡赞将运载银两的大船插上蔡相爷旗号,盗贼见船驶往漳浦海域,以为蔡相爷荣返故里,纷纷避而远之,蔡赞一行终于畅通无阻,顺利登陆。

蔡赞返乡之时,适逢蔡相爷自京城告假省亲,蔡赞即刻登门拜访。两人言谈甚欢,蔡相爷为蔡赞少小离家赴台苦拼发家的经历所打动,又排宗论辈,得悉蔡赞为“犹子辈”(侄子辈),两人遂成莫逆之交。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仲春,蔡赞于山美本宅庆祝七十五岁寿诞大宴宾朋。其时蔡相爷已归家养老,蔡赞遣次子克翰亲往漳浦盛情相邀,相爷年老体衰不能成行,乃执笔撰文《宪章太翁阿咸寿序》,交由克翰带回在寿宴上诵读助兴,帮蔡赞赚足了颜面。

蔡赞虽中年方才婚娶(38岁始得长子),两位妻妾却也一鼓作气生养了七个儿子,由一代单传而至人丁兴旺,自然志得意满。与蔡相爷交往日久,识字无多的蔡赞愈发看重功名。他在蔡相爷的启发下,一方面广散家财,结交四方,“数十里内外,待以举火者,指不胜屈”(《宪章太翁阿咸寿序》);另一方面又不惜耗费资财,为儿子捐取功名。据道光版《平和县志》所载,蔡赞次子启翰因捐职州同加二级而“授例州司马”;七子蔡克全则为嘉庆七年禀贡,“援例捐训导”而历任汀州府训导、安溪教谕、顺昌教谕、彰化学教谕等职;长子启东、三子启泽又沾了克全的光,分别于嘉庆二十四年、道光元年被“貤封修职郎”。另据山美《蔡氏族籍》记载,蔡赞四子、六子均通过纳捐成为“附贡生”,五子蔡贤更因获六品军功而“敕授承德郎”。至此,七个儿子皆有功名,蔡赞及妻、媳亦各得貤赠,皆大欢喜。

一朝破落,天数使然

蔡赞拥有百万家财,在今天看来也是亿万富豪了,更何况当时天下富豪毕竟屈指可数。蔡赞少时尝尽人间疾苦,及至弱冠,乃胸存大志遨游湖海,终于博得百万家财,而至83岁善终。蔡新在《宪章太翁阿咸寿序》中对蔡赞有着这样的评价:“慈祥恻怛之隐念,老而弥笃,是殆年弥高而德弥邵也,以是享遐龄而膺厚福。”《平和县志》所录各种诰封、貤赠“制命”,亦对蔡赞父子德行多有褒扬,其中《授捐职州同蔡启翰父母制命》即言蔡赞“善积于身,祥开厥后。教子著义方之训,传家裕堂构之遗”。然而,民间流传至今的蔡百万故事却多含贬义,责其“为富不仁”,个中缘由难以洞明。

山美《蔡氏族籍》中有迹可循的是,大约在清朝同治年间,一把无名之火(族籍记载为“厨炊失慎”而至火灾)焚烧月余,将美轮美奂的南湖楼彻底烧毁,仅余基石、楼门残留,蔡家全部财产无一遗存,众房子孙无以生计,只好四处逃散,流落他乡。据载当时有七十余人去往台湾追寻蔡赞当年足迹,至今杳无音信,仅余七世云封公、八世以成公、德文公脉下少数子孙留在山美传承香火,而后百余年间又有100多人陆续外迁南靖、漳州等地,至今留居山美者不过160余众,其中真正属于蔡赞脉下者惟数十人而已。

南湖楼遭灾后,仅存的蔡氏宗祠庙宇又在文革期间遭“破四旧”之风而损毁,如今只余几堵残垣,于风雨中摇摇欲坠。一切财富成为过眼烟云,后人感叹“时运不济,天数而然”。

在蔡百万旧宅院的残垣断壁间观望,今日山美已不见昔日容颜。就在周边,一幢幢崭新洋楼拔地而起,仍然生活在山美的蔡氏后人勤劳致富,生活状况与往昔不可同日而语。也许若干年后,山美又会出现一个、两个乃至无数个蔡百万。无论如何,当年的蔡百万已沉寂在历史的茫茫烟霭之中。一把无名大火烧毁了南湖楼,也给一段深山富豪的传奇画上了苍凉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