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平和:“精准”上下工夫 “造血”上谋长远

——平和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作者:平和县新闻中心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6-08-11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为全县1342户贫困户、3475个贫困人口解决了住房问题

●全县85户、341人因扶贫就业收入成倍增加

●全县50名大中学生因对接帮扶就学不再困难

平和总人口61.3万人,目前,全县有市定重点贫困乡镇6个,省、市、县级重点扶贫村4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662户、11321人,其中,国定标准贫困人口6907人、省定标准4414人。今年来,平和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县1342户、3475人解决了住房问题,85户、341人因扶贫就业收入成倍增加,50名大中学生因对接帮扶就学不再困难。

精准发力“出”实招

近年来,平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制定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扶贫工作格局。

在力量投入上,抽调4名精干人员充实县扶贫办,31个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加派1名科级干部进行挂钩帮扶;在资金投入上,县财政每年安排160万元用于50户以上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每年每村安排20万元予以扶持。并出台了《2016年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今年初,平和县按照全市部署要求,深入开展贫困户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先后开展5次业务人员培训,组织各级干部上万人次进村入户,用2个多月时间,逐户调查家庭人口、致贫原因、就医就学、住房等详细情况,逐一登记汇总。经过新一轮的摸底调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更加精准,做到情况清、基数实、对象准,形成了“一户一档”的动态化、可追溯的台账管理系统。

长乐乡鲁西黄牛养殖助贫困户脱贫

对症施策“拔”穷根

在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基础上,平和落实镇、村干部帮扶责任,逐户分析致贫原因、贫困程度,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做到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促进贫困户尽快实现脱贫。

强力推进“有其屋”工程。在全市率先启动“有其屋”工程。至今年6月底,“有其屋”扶贫工程全面完成既定任务,共完成投资3687万元,全县261户农村贫困无房户、1081户危房户均已入住新居。

积极探索“造血式”扶贫。各乡镇立足本地资源开发,积极培育“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富民产业。同时,以扩大就业为重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实施“一户一就业”工程,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着力形成乡有主导产业、村有富民项目、户有增收门路。长乐乡通过种植铁皮石斛、印度辣木、美国红桃;养殖鲁西黄牛、土鸡土鸭;扶持壮大辖区的米粉加工、茶叶加工等小微企业,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全乡30%左右的贫困户可实现稳定脱贫。

着力实施“减负式”扶贫。积极开展就学资助。2016年,对278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学生,从义务教育到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贷款执行标准由每人每年不超过6000元提高到8000—10000元。稳步推进医疗救助,建立贫困家庭重特大疾病救助及儿童特殊病种医疗救助制度;2016年医疗救助对象的筹集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0元;实行特殊门诊救助、住院救助、一次性定额救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等。

全面开展“兜底式”扶贫。对无法通过扶贫开发措施实现脱贫的人口,全部纳入低保给予兜底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动态跟踪核查已保障对象。2016年农村贫困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提高500元,总额达到年人均2800元,加大对困难群体关爱力度。

整体推进“激”活力

坚持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同步推进,在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精准脱贫问题的同时,用好用活用足上级扶贫开发政策,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深化挂钩帮扶,用好助力。今年来,5个省直部门和闽侯县落实“2016年为平和县办实事项目”39个,总投资24320万元,目前已落实资金5612万元,为平和推进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助力。

推进整村开发,激发活力。按照领导挂钩、部门帮扶、干部驻村、资金捆绑“四位一体”方式,力求通过“输血”,促其更好地“造血”。今年来,全县4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计划实施项目563个,筹措资金1.86亿元,目前已实施项目260多个。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催生动力。县财政每年配套预算安排2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效明显的“薄弱村”“空壳村”,并把每个贫困村村级组织运作经费补助提高到每年10万元;对乡镇扶持贫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项目,给予不少于10%的配套资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