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162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童心未泯林语堂

    作者:◎黄荣才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7-02-13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四十岁的时候,林语堂写了一首《四十自述》的诗,最后一句是:“一点童心尤未泯,半丝白鬂尚且无。”诗句里,可以看得出林语堂多少有点洋洋得意。其实,何止在四十岁,就是在以后的日子,林语堂也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

    林语堂的童心,在他小的时候,犹如他念念不忘的西溪水,流淌不尽而且饱满和富有质感。“童年最早的记忆之一是从教会的屋顶滑下来。”“在教堂的屋顶与牧师住宅的椼角之间,只有一个很窄的空间,小孩子可以从这面的屋顶爬上去,挤过那个狭窄的空间,从另一面滑下来。”林语堂还和赖柏英等小伙伴在河边玩水、捕鱼抓虾做游戏、吐龙眼核看谁吐得远吐得准、拿碎瓦片或者小石头打水漂、一个人蹲下来让蝴蝶停在头上然后慢慢站起来看走多远蝴蝶不会被惊走。

    林语堂还时常和二姐林美宫联合起来编故事哄骗他的母亲杨顺命。因为调皮,家门被关了,进不去的林语堂还把石头扔进院里,说“不让和乐(林语堂的小名)进去,让石头代替和乐进去”,为了和二姐撒娇,故意在地上打滚,让负责洗衣服的二姐有脏衣服洗。

    在从厦门回来的时候,他们三兄弟不等船靠岸就弃船登岸,边跑边喊“阿母,阿母。”或者装成乞丐的声音,向母亲讨一点水喝,或者蹑手蹑脚进屋,然后对着母亲大喊一声。

    无论如何,林语堂是个童心十足的人。说他聪明也好,调皮也好,林语堂在小时候,让他的真性情和童趣尽情挥洒,度过快乐的童年,这给林语堂的人生设定了基调,让林语堂的生命轨迹充满了欢乐。

    随着林语堂的脚步越走越远,但林语堂的童心却没有消失。林语堂的发明,其实是他童心的延续,他在小时候,就对机械等感兴趣。林语堂的“明快打字机”、不用挤牙膏的牙刷等等,无不隐藏着他小时候的梦想痕迹。

    在生活的细节方面,更是体现林语堂的童心。他吃厦门的博饼,要吃得嘴角流油才是痛快。吃炖猪蹄的时候,林语堂会让猪蹄那层薄薄的油膜粘在嘴巴上,让油膜不至于破掉。他逛商店的时候,因为老板是讲闽南话的,林语堂和他谈得不亦乐乎,为了不至于不好意思,他隔一会买几样东西,聊天之后,发现自己买了不少暂时用不上的东西。还有他因为卖东西的小孩子会脸红,居然也买了一大堆的东西。

    林语堂平时会带女儿上街买鸟,得意洋洋地提着个鸟笼,收获了不少孩子的快乐。他用胶泥和滴流的洋蜡做成有颜色的景物和人像,摆在玻璃上,籍以消遣自娱。他在成人之后喜爱和孩子们吹肥皂泡,玩得有滋有味。他很迷“米老鼠”和“唐老鸭”。把自己的照片和林太乙两个孩子的照片合成在一起,自称“我们三个孩子”。廖翠凤上街买菜,林语堂和两个孩子躲进衣柜,等廖翠凤进屋找人“人呢?人都到哪里去了?”三个人从衣柜冲出来,扑到廖翠凤身上,或者躺到床上,乐不可支。

    即使不是自己参与,看到一些东西,林语堂也让童心之乐洋溢。“看小孩吃西瓜,或水蜜桃,瓜汁桃汁入喉咙兀兀作响,口水直流胸前,想人生至乐,莫过于此,不亦快哉!?看电视儿童合唱。见一小孩特别起劲,张口大唱,又伸手挖鼻子,逍遥自在。不亦快哉!?大姑娘穿短裤,小闺女跳高栏,使者学究掩面遮眼,口里呼‘啧啧!者者!’不亦快哉!”?这是林语堂所写的《来台后二十四快事》中的三则,很简单的生活,很浓郁的情趣。人到老年,居然还有如此感觉,难怪童心未泯。

    林语堂的童心,其实从平和开始,就一直伴随林语堂。林语堂曾经说过“在造成今日的我之各种感力中,要以我在童年和家庭所身受者为最大。”、“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观念和简朴的思想,那完全得之闽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因为生活在平和,生活在坂仔,童年的一切给了林语堂太为深刻的印象,尤其那“简朴”的童年生活,“因为与自然得有密切的接触,令我的心思和嗜好俱得十分简朴”,这成为林语堂生命力的基调,奠定了他的性格。所以,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生活的过程如何,林语堂都保持了生命最初的调门,保持了童心未泯。他的闲适、平和,未尝不是因为如此。